“台区配电箱门松动,请处理。”4月5日15时15分,巡护至中国银行生活台区,国网襄阳供电公司樊城供电中心网格员袁益付用手机扫描台区二维码,将发现的隐患情况和现场照片“一键上传”。
(相关资料图)
1分钟后,配网抢修班负责人刘磊将此工单转派给工作人员潘瑞阳。16时56分,潘瑞阳装好箱门,现场扫码反馈运维照片,并上传巡视轨迹。
“过去,网格员们拿着巡视记录本,一路走一路写,现在接单、转派、处理、验收等流程在手机上一目了然。”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助理荣湍说,襄阳市加快推进数字化供电所建设,以赋能、减负、创新、提效为目标,深化智能巡检等新技术应用,目前,该市2.8万余个台区实现线上运维全覆盖。
“小电”入驻,网格服务加速度
“我家突然停电了,你们家呢?”4月6日中午,在樊城区乐居广场小区微信群,住户冯女士询问。
信息刚发出,群里微信机器人“小电”就立即回复:“您好,我是您的电力网格服务助理小电,供电网格经理杨成会与您联系,他的电话是……”与此同时,“小电”也给杨成发送了一条微信提示。
根据提示,杨成从35个社区微信群中找到了冯女士,他通过视频通话,指导冯女士在楼栋外表箱找到自家电表,指示灯显示供电正常。顺着走线,杨成发现空气开关跳闸了,推测是冯女士做饭短时用电负荷大引起了过载保护。
在杨成的指导下,冯女士暂时关掉了家中的大功率电器,解除漏电保护开关,再依次推上分支开关。通过“云抢修”,冯女士家不到5分钟就恢复了供电。
2022年,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在樊城供电中心试点启用微信机器人“小电”,提前将电费、电表、停电等涉电关键字词录入,一旦有居民在微信群内提及,“小电”就能实时发送微信或拨打语音电话提醒关注,确保网格经理快速获取信息并协调处理涉电问题。
目前,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小电”已覆盖21500余个微信群、服务215.94万客户。该公司以供电网格员为纽带将供电服务网格与社区网格全面融合,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
从“被动报修”到“主动抢修”
4月3日,襄城区庞公祠社区居民润先生突然接到电力网格员打来的电话,告诉他系统检测到他家用电数据异常,可能是跳闸断电。
润先生一头雾水:“你们怎么知道的?我现在就回去看看!”
还没等他到家,庞公供电所的2名抢修人员已检查排除了故障,润先生感到很惊喜。在用户感知停电之前修复故障,得益于智能电表HPLC(高速电力线宽带载波)模块改造的完成。
庞公供电所主任助理丁伟介绍,停电时,智能电表HPLC模块中的超级电容会发出“最后一口气”,及时上报停电信息,大数据平台对众多停电信息的逻辑关系进行综合研判,确定故障类型及影响范围,精准定位停电用户并上报至采集系统主站,自动生成抢修工单。
“供电服务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改变了以往用户报修、抢修人员再到现场的传统模式,使抢修时间平均缩短30多分钟。”丁伟说。
以庞公供电所为试点,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在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搭建了供电所一站式“服务窗”,融合优化生产、营销等9个系统,实现“一次录入、处处共享”,业务流程精简15项。
该公司通过用户采集系统数据对停电时间、位置及影响范围等精准研判,并告警提示,实时展现故障线路、设备位置,成为“动态一张图”,作业人员在地图上可实现实时定位和路径导航。
截至2022年底,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实现了对234.97万户HPLC采集全覆盖,并以襄城区为试点,将该区域18.45万户全部纳入主动运维,供电所员工也开始“抢单”了。
光伏结算“光速到账”
4月20日,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熊营村村民赵学辉收到一条银行信息:理财卡已存入人民币5853.28元。这是他家安装并网容量57.24千瓦的光伏设备2023年第一季度上网购电费。
“以前,这笔光伏购电费到账时间不定。自去年起,每个季度都能准时发到手上,比以前快多了。”赵学辉说。
近年来,襄阳市光伏产业迎来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该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已超过1万户,随之而来的则是日益繁重的光伏结算业务。
牛首供电所技术员史江东介绍,财务报账时,要在营销系统和收费系统中逐户导出光伏客户基础信息表和电量电费数据表,再把两个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归类,手动录入用户起止码,最终完成全部用户的汇总结算表,以及单户的电量电费应结算表、报销单、审批单、报销明细、发票明细等。
数据量大,重复内容多,效率低且易出错,怎么办?2022年9月,国网襄阳供电公司自主设计开发上线全省首个光伏结算数字化应用,集中调取光伏用户信息,通过一键查询单户、多户光伏结算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表,快速完成当月、季度等数据统计、审核工作,有效减少班组一线人员重复机械性工作。
“使用该应用,班组光伏结算工期由原来平均14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实现光伏结算‘光速到账’。”牛首供电所副主任魏巍介绍,同时系统对光伏用户的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为新能源布点、电网规划、电力保供统一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周荔华 刘坤/ 王欣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