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门:聚焦通信,畅想未来——张平院士讲授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

北航MrE   2023-04-26 13:18:29

《电磁兼容技术前沿》第七讲


(资料图)

移动通信历史、分析及创新

4月19日晚7点,《电磁兼容技术前沿》系列讲座的第七场报告在新主楼G201成功开展,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张院士以科普讲座的形式,为同学们做了题为《移动通信历史、分析及创新》的报告。本报告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做了介绍,对推动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技术做了简单的分析,特别是介绍一些我们自己代表国家所做的一些创新工作,最后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做了愿景性的描述。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在讲座的开始,张院士首先从马可尼发明电报开始,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从电报到1G、2G直至5G,每一次的移动通信革命都伴随着新媒介的出现和信息量的暴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带来更大的带宽、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应用和更好的通信体验。

张院士为学生授课

随后,张院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从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再到发射、中继和接收、以及为了提高带宽而不断演化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算法,张院士的讲解使同学们清晰地了解到了移动通信的全部过程。

课堂上师生互动

在介绍完移动通信的原理之后,张院士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最前沿的移动通信技术和应用,其中不乏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技术GPT。

张院士寄语

在讲座的最后,张院士寄语同学们“航空报国,电磁强国”。作为新一代的电磁人,同学们当下所学的知识正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谨记张院士的嘱托,学好专业知识,始终走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第一线。

学生感想

这周三的晚上我非常荣幸地聆听了张平院士关于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的讲座。张平院士为中国自主可控的移动通信技术成为国际主流标准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也为中国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移动通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讲座主要由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移动通信技术分析,移动通信系统未来三个方面展开。张平院士在最后讲述了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让我深受启发,也激发了我对于电磁场与无线技术这门专业后续知识的学习热情。作为北航的一员,我相信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前辈们的殷切希望。

——叶宇皓

本周三,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移动通信历史、分析及创新》的前沿讲座。张平教授从无线通信的起源谈起,依次讲述了移动通信的理论基础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推陈出新。最后向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讲座中,张教授更是以大热的chatGPT来向我们说明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优秀程度。通过本次前沿讲座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如电磁波的划分、信息的量度等理论知识,更对移动通信的迭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等前沿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潘峰

本周三的院士讲座中,张平院士为我们详细讲述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技术分析以及未来展望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关于通信与GPT技术的联动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张院士介绍了通信与GPT的原理,通信的本质是在信宿测按信息熵损失最低原则完美恢复信源,也就是在信源反复传输一个信息时,信宿恢复的也是同一个;而GPT的本质是按照概率做文字接龙,在反复问同一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是不尽相同的。而当下的技术则基于智简设计原则提出了语义通信系统,语义通信挖掘了信息本身的语义新维度,从设计思想、基础理论、核心方法等层面革新,实现了信息的高度抽象表征和智能简约传输。

在课堂伊始,张院士便介绍:“4G是线的过程,5G是面的过程,而6G是体的过程”,作为新一代的电磁人,我们更应该接续奋斗,从线到面、从面到体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为电磁攻坚贡献出来自北航的青年力量。

——刘雅婧

图文 | 210291班

编辑 | 冯嘉怡

校对 | 郝旭春

审核 | 宋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