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民族节日主要有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毛杉树歌节”;苗族“二月二”走亲节、“八月八”风情节、“采花节”(又叫“跳花坡”);彝族“火把节”等。
(资料图)
2、民族歌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誉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绣花节每年的正月初八,晴隆县碧痕镇新坪村民族组的文化广场上,鼓笙齐鸣,苗族男女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祈福欢庆一年一度的苗族“绣花节”。
4、“绣花节”是当地苗族同胞创新的一个节庆,十里八乡的数千各族群众都会赶来参与,共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 查白歌节查白歌节源于布依族群众中流传的一个凄美传说,是布依族群众纪念布依族青年查郎、白妹为了忠贞的爱情,不畏强暴双双殉情的日子。
6、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相邻县(市)的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身着节日盛装的布依族青年男女汇聚到这里载歌载舞,表达他们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追求和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7、查白歌节被称为中国布依族的“情人节”,并在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8、 六月六“六月六”又称“敬秧苗”、“敬青苗”、“敬谷神”。
9、相传谷神是由自己的老祖先演变而来。
10、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布依人都要在本村集会,举行对歌比赛,同时还举行其他一些样式的民俗活动,也是人们交朋结友,青年男女浪哨的机会。
11、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毛杉树歌节“毛杉树歌节”是义龙新区德卧镇毛杉树村布依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逢农历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该活动都会在毛杉树村举行,主要是后人为了纪念传说中为民除害而牺牲的两位民族英雄。
13、活动一般包括山歌对唱、“浪哨”找情侣、祭奠神寨等,在南盘江流域一带有着深远的影响,2005年被收录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4、 阿妹戚托阿妹戚托源于生活的一种舞蹈,十二个基本动作,大多源于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比如栽秧、薅秧、放鸭子、喂狗饭等,而舞蹈的中心意思是姐妹们向即将出嫁当新娘的姑娘表达深深的祝福之情,并用12种代表不同意思的舞步告诉新娘,到了婆家后要勤劳节俭,敬老爱幼,家道才能兴旺,日子也才能红红火火。
15、 八音坐唱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
16、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
17、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
18、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
19、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
20、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21、 布依戏“布依戏”原称“土戏”, 发源于册亨县的乃言乡(今八渡镇)。
22、有剧目《罗细杏》、《一女嫁多夫》、《三月三》等。
23、 火箭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聚集在兴仁县潘家庄大兴,白天在田野里对唱山歌,弹琴,吹笛、吹木叶,互诉衷肠。
24、黄昏时刻陆续开始“打炎箭”,深夜“扫寨”,然后至寨子尽头处用一支竹制弓箭射往寨外,表示胜利。
25、并杀公鸡、鸭各一祭祀。
26、 全州现有文物藏品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5件,约占全省国家一级文物的一半。
27、从兴义市万屯汉墓和兴仁县交乐汉墓出土的东汉时期的抚琴俑、铜车马、连枝灯、摇钱树、巴郡守丞印、陶质水塘稻田模型,在安龙等地发现的铜釜、铜洗、编钟、羊角钮钟。
28、普安青山铜鼓山遗址从1980年进行正式发掘,2002年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面积共2399平方米,发掘清理房址4座、窑址1座、灰坑11个,出土较完整陶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冶铸青铜陶范模等500余件,陶器碎片1万余件。
29、1974年贵州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兴义市顶效镇东侧猫猫洞发掘出土7件珍贵人类化石,4000多件石制品及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发现用火遗迹。
30、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是中国已知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爬行动物和鱼化石的地方,被誉为“古生物化石宝库”,1957年在该处首次发现的距今2.4亿年的“贵州龙”化石,是中国报道的第一个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化石。
31、州境内还有多处摩崖石刻,文字有汉文、彝文、阿拉伯文、满文,字体正、草、隶、篆兼备,内容既有官方文告,也有民间乡规民约、名人题记、历史事件记述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