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5G还没“吃干榨净”,已在加速发展的6G又将带来什么|天天速读

浙江日报   2023-07-01 07:32:17

潮新闻 执笔 全琳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5G正式商用才过四周年,6G已频频爆出新消息。

这不,前几天,国际电信联盟对外宣布了一个里程碑文件——

6月12日——22日,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5D工作组第44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际电信联盟如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IMT即“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的缩写,意为国际移动通信)。该建议书汇聚了全球6G愿景共识,描绘了6G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

国际电信联盟是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此前在推动我们熟知的4G、5G技术上起到主导作用。业界普遍认为,作为6G的纲领性文件,该建议书的完成标志着6G发展开启新阶段。

6月初,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则在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表示,将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都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6G又将改变什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0.03秒下载一部1GB电影

6G只是速度更快?

什么是6G?目前全球产业界对此尚未有十分统一的定义,但有个共识是肯定的:6G比5G更快。

具体有多快?有业内人士认为,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再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级降到微秒级。这是什么概念?5G网络环境下,下载一部1GB电影的时间最快只需约3秒,换成6G可能仅需要0.03秒。

速度的提升令人振奋,但对此不感冒的却大有人在。这是因为,从4G时代开始,我们的上网速率已经非常快了。

根据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已经达到24.02 Mbit/s(约3MB/s),相当于下载一部1GB电影用时不到六分钟。因而如今,即便5G手机已经普及,还有不少人使用4G网络。对于6G的消息,不少人调侃自己是“用着4G网络,拿着5G手机,刷着关于6G的新闻”。

5G网速已经很快了,有必要这么早部署6G吗?

首先,“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是通信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上一代5G网络为例,2014年,4G才刚刚普及商用,2016年9月,中国5G技术研发实验第一阶段测试就已经结束。我国在5G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6G时代更不能掉队。

其次,5G网速确实满足了普通人的上网需求,但在不少领域,5G的作用未发挥到极致。至少,5G诞生之初提出的诸如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愿景,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举办的5G千兆网产业论坛上指出,新迁移进5G的用户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不及已在网的5G用户,这意味着5G能力未能在消费应用中充分体现。

“面向消费应用场景,VR/AR 和车联网需要高带宽、低时延,但一方面 VR/AR 产品成熟性、价格还没有达到预期,车联网的可靠性及政策法规限制了市场启动。另外,目前在支撑 VR/AR 和车联网的业务中,5G能力不是过剩,而是仍嫌不足。”邬贺铨在论坛上表示。

除了在消费应用中发挥不太理想,在工业领域的支持也与预想的有差距。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光毅告诉潮新闻记者,当初5G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希望它能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初期对现实需求的理解不够深刻,目前5G产品对工业领域的支持还不够完善。

以往消费者使用移动通信业务的时候,运营商只要把基站建好维护好,提供套餐选择即可,但面对企业应用场景却不是这样。即使是同一类工厂,也很难用一套解决方案满足所有需求。因此,目前运营商一般使用专网建设的模式来满足企业用户,因不能共享基站摊薄成本,企业的用网成本较高。

浙江新凤鸣集团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朱云强就告诉潮新闻记者,作为嘉兴首个“尝鲜”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企业,他们确实在5G中尝到了甜头。但5G的建设维护成本也比传统wifi高出许多,期待未来能有成本更低的移动通信技术。

刘光毅认为,6G研发并不是以提升速度为第一要义,简单地做加法,而是考虑如何更综合地满足用户需求。“6G将会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它可以把传统运营商的资源、社会的资源都整合起来,你需要什么,6G网络就给你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这其实是6G最大的设计目标。”

(二)什么是6G时代的“泛在连接”?

这些未来将为6G而变

说了那么多,6G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本事呢?

《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提出,6G会在5G三大场景(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连接、海量物联)基础上增强和扩展,包含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等6G六大场景。

其实,主要就是优化5G网络环境下还不尽人意的场景。比如,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是的,虚拟世界是在5G诞生时就提出过的概念,AR、VR、XR等虚拟现实设备甚至被认为会是5G高吞吐量需求的典型应用之一,这些年,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也没有停过。但正如邬贺铨所说,目前在支撑 VR/AR 业务中,5G能力仍嫌不足。

6月6日,苹果在2023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第一代苹果MR(混合现实)头显——“Apple Vision Pro”,起售价约25000元人民币,引发了一波热议。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截图

“你会发现,尽管苹果已经尽力将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的连接做得很流畅,但这个头显的尺寸依旧很大,并不符合人们对一款虚拟现实产品的期待,售价也很高。”刘光毅表示,这是因为受到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的限制,所有类似设备的计算还不能实现在线进行,导致设备需要配备高性能计算硬件,不仅售价高昂,外形也十分笨重。

人们想象中的VR眼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到了6G时代,这类设备完全可以把大多数计算放到云端去做,设备本身只需专精信号的捕捉、位置的感知或光学的体现等等。如此,设备的尺寸能变得非常小,成本也可以大大降低,真正成为一个大众主流消费级应用。

4G曾将移动社交媒体交互形式从平面图文推向短视频。如果6G时代真正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现实的连接,那么媒体交互形式将可能发展为以高保真AR、VR交互为主,甚至是全息信息交互。

除了虚拟现实,6G时代也能支持更为广泛的“随时随地”连接需求,即真正的“泛在连接”。

不论你是在荒无人烟的极地、沙漠旅行,还是乘坐飞机、甚至遨游外太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与你的家人、朋友联系,让移动通信技术真正实现全地形、全空间立体覆盖连接,即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工业领域,如果说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大门,6G则有望演变为一个万物智联平台。

5G网络环境下,工业云端往往是要等到所有数据上传完之后再去处理,那就会导致时延的不确定性。对于工厂里面的机器人来说,如果采用这种方式,遇到云端处理不及时的极端情况,存在一个操作等十几秒的可能。而6G可以提前感知数据,让移动通信网络与云端各种应用如AI、云计算等有一个协同,充分保证时延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此前曾对媒体表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则将改变世界。

(三)中国6G专利申请量占比全球第一

技术领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既然6G如此厉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钰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6G目前正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从5G标准演进和商用时间节点来推测,预计6G将在2026年左右开始标准化,并在2030年前后商用。未来3年至5年将是6G布局抢位的关键窗口期。

当前,全球6G竞赛已经拉开帷幕。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6G研发,力图抢占6G战略制高点。

美国联合盟友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并积极建立了由美国主导的NextG产业生态联盟;欧盟整合多个成员国力量,实施6G旗舰计划Hexa-X项目,共同推动6G研究;韩国成立“6G研究小组”推动6G核心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宣布将率先实现6G商用;日本设立由政产学研各方组成的Beyond5G推广联盟,负责6G综合战略的推进落实和跨部门协调。

我国则在6G研发和探索方面保持了5G以来的全球领先优势。2019年,中国就建立了完善的6G推进组织,由工信部牵头成立中国IMT-2030(6G)推进组。

2023年4月,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该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实时传输,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用率,为我国6G通信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在全球6G专利排行方面,我国以40.3%的6G专利申请量占比高居榜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领先归领先,我国6G技术研究仍面临不少挑战。

在刘光毅看来,过去5G的研发主要是在4G的基础上,研究怎样去提高速率、降低时延、提高可靠性,属于传统通信的范畴,以往从3G到4G的迭代更新就已经提供了一些经验。但6G需要促进通信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这就意味着通信企业要跨很多领域,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相互促进,这个过程完全没有经验可循,既充满机遇,挑战也很大。

除此之外,减碳和网络安全的保障也将是6G研究的难点。5G基站的功耗比4G基站高一倍。而6G的频段更高,蜂窝更密,能耗比5G更大。在现有网络架构下,6G技术的节能降碳存在天花板,亟待明确标准,同时在基础架构上予以突破。而海量数据的传输、处理,一旦被盗用、篡改,会产生较大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6G技术的研发、建设不宜操之过急,需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目前许多企业还普遍对6G一知半解,利益最相关的三大运营商对6G的研发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虽然全球都在抢着布局6G,但确实不必因为抢进度,脱离市场需要,浪费资源。

移动通信行业流传一条规律:偶数代的很成功,奇数代的不那么成功。原因可能是一代应用没有跟上节奏,顺延到下一代才发展起来。这条规律能否在6G身上应验,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