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爱鸟周”|“科研鸢五号”重回大自然,前四只传回的数据显示……

百度新闻   2023-04-24 16:07:37

每年4月20日至26日是《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规定的江苏省“爱鸟周”。4月24日,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北门湖草坪上,一只曾经“落难”的黑鸢背上gps定位器,回归蓝天,晋升为“科研鸢”。它带着一份新任务重归大自然,将增进人类对黑鸢野外习性的了解。

五号是首只未成年“科研鸢”


(相关资料图)

24日回归大自然的黑鸢是红山动物园野放的第五只“科研鸢”,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野放的是一只亚成黑鸢,它记录下的行踪数据能反映未成年黑鸢的成长痕迹,它的繁殖等习性与成年黑鸢存在差异。

去年“爱鸟周”前夕,红山动物园在野放黑鸢时,第一次为其佩戴gps定位器,以期增加对黑鸢这一物种的了解。携带gps定位器的黑鸢最久的已重回野外达1年,最短的才2月,它们通过定位器回传的信息与专业人员保持“联系”。

黑鸢属于猛禽,偏爱抓鱼吃,它们会盘旋在水面上空,观察水中情况,看到机会后,猛然俯冲用爪子紧紧抓住猎物。黑鸢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欧亚、非洲、澳大利亚等地。

在南京,“黑鸢+江豚”是极佳的捕鱼组合。黑鸢捕鱼时掠过水面,抓上鱼就往上飞,因此黑鸢捕食有个硬性要求——鱼需在水面。于是在长江边,幸运的市民可以看到黑鸢和江豚“合作”捕鱼。江豚捕鱼驱赶鱼群时会让很多鱼接近水面,黑鸢就借机在上空捡漏,上下夹击鱼群慌不择路,黑鸢和江豚都更容易获利。

“科研鸢”爱去老山睡觉

定位器实时传回“科研鸢”的定位,帮助科研人员了解黑鸢这一物种的习性,更精准地解答黑鸢“白天会去哪找吃的”“喜欢在什么地方睡觉”“会在哪里繁殖育幼”等问题。

在跟踪调查过程中,也有不幸的消息,2022年10月22日放归的黑鸢,于12月7日停止传回信号,信号最后消失的地点在安徽省与南京市的交接区域附近。从卫星地图上看,那里是一片鱼塘。

剩下三只黑鸢传回的数据显示:白天,三只黑鸢各自有青睐的活动区域,“夹江湿地和潜州—三汊河—中山码头”一带是相对热门的重叠活动区域;夜晚,它们几乎都会回南京浦口区的老山睡觉。长江流域城市众多,农田水塘也多,但像南京这样,长江边上有山的环境不多见,为黑鸢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秋冬,黑鸢的活动范围会明显增大,主要原因为,食物匮乏,致使黑鸢不得不大范围寻找食物。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黑鸢面临着大自然的考验。度过考验的个体,更强健更有能力生存下去,也更有机会将优秀基因传递下去。

查询全国观鸟记录中心可以发现,南京黑鸢数量明显多过其他城市。黑鸢常见,也不濒危,也不长距离迁徙,为什么选择黑鸢作为跟踪调查对象?“理由很简单,南京黑鸢数量多,一定有道理,我们也很想知道。”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技术主管陈月龙说,“到目前为止,监测还未形成结论,但比起结论,了解它们的生活和故事同样有意义,这些生命的存在就是意义本身。”

黑鸢适合佩戴gps定位器

黑鸢属于鸟类里体型较大的,24日野放的“科研鸢”体重约1000克,gps追踪器重量为17克,符合gps追踪器小于野生动物体重3%的要求。同时,gps追踪器通过太阳能板发电,能持续补充电能。

此外,黑鸢也属于性格温和的猛禽,救护中心工作人员每次给黑鸢做检查、治疗,它的反应都不大,不像其他鸟类,例如红隼,工作人员松手的瞬间,它就会“骂骂咧咧”跑远或飞走。再例如,为斑头鸺鹠做完检查后,它一般先是原地倒下,怒目圆睁地看着,再“咻”一声起身。

今年截至目前,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共接收救护野生动物76只,鸟类约占70%,其中包括斑头鸺鹠、红隼、松雀鹰等31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鸢也是红山动物园稳定救助到的物种,每年都有5至8只。

了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忠秋介绍,南京地区有鸟类243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126种,占南京市鸟类总数的51.85%。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原生境保护与修复。全省建立了31个自然保护区、75个湿地公园、7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57个湿地保护小区为主的多层次保护地体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邵丹/摄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