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花样滑冰测试活动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未来几日,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将会在这里进行测试活动。这也是首都体育馆完成冬奥场馆改造后的亮相。
超前的冬夏场馆
【资料图】
位于北京海淀区白石桥的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曾经是北京功能最多、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育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里是排球比赛场馆。进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周期,首体外部“修旧如旧”,内部焕然一新,将承接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
据了解,早在1980年首体已具备承接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的能力。设计之初,首体已具备超前的设计理念。其设计坐席为1.8万个,场地可容纳16张乒乓球桌进行比赛。首体的木地面下,还有混凝土预制板,底下有冷冻管可以制冰。“当时做场地设计,就在里面设计了一个地板仓。有冰上比赛时,就把上层的地板收到地下储藏空间里去,上面再浇水制冰。”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设计院副所长唐佳介绍。
“修旧如旧”是原则
如今,“年过五旬”的首都体育馆,结束了历经两年多的改扩建工程。从外表看,依然是典雅的米色墙面、深色的玻璃窗、缀满竖直线条装饰的外立面。走进体育馆才能体会到,首体为满足新时代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奥运比赛需求修炼的“内功”。
负责首体项目的中建八局首体项目负责人程占玉介绍,项目秉持“修旧如旧”的建设理念,维护了首都体育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此首都体育馆的外观石材在颜色、样式上,与原有的建筑结构、整体风貌保持了一致。“尤其是首都体育馆前的老石阶,见证了体育史上许多重要时刻,所以我们仅进行了清理和加固维护。”
修炼“内功”满足冬奥需求
另一方面,首体为达到承接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奥运标准,在内部装修和设施更新方面下了大功夫。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介绍,首体的升级改造,首先是增加了专业灯光照明系统。场馆专业照明分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专业训练和国际比赛两种模式,每个模式又分高清转播和一般转播两档。
此外,首体加装了世界领先的综合视频显示系统。首都体育馆顶部,如今是一块面积达到1360平方米的天幕。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视频显示系统。
为了满足冬残奥会要求,首体也增加了无障碍坐席。本次改造坐席数量由原来1.8万个,调整到1.5万个,增加了80个无障碍观众坐席。通过减少座椅数量,增加了座椅宽度,提升了观赛舒适性。
在制冰技术方面,首体由上一代氟+乙二醇的间接制冷方式,改为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通过压力变化由液态转气态,相变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从而制冷。首先,二氧化碳不会破坏臭氧层,充分体现了绿色办奥理念。其次,直接制冷比间接制冷减少一次热交换,大大节能,原系统一年制冰电耗约200万,新系统一年制冰电耗约100万,节能率可达50%,为冰上项目全国推广普及创造有利条件。
据丁东介绍,冬奥赛后的首都体育馆不仅可以承接各项国际国内高水平冰上项目赛事,而且还将实现与夏季项目的无缝切换,实现了比赛、科研训练以及群众健身的全覆盖,成为大众健身的新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