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项目报道|「高烯科技」,以正在“走向现实”的石墨烯技术发力新材料产业化

腾讯网   2023-08-04 12:37:48

相比室温超导,石墨烯好像已经不再是一种能给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新材料。

作为一度站在风口上的“宠儿”,石墨烯拥有优秀的导电导热、电子传输等性能,但随着资源成为战略下的浪潮,从学术界到产业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投机者。不过,近两年来,在石墨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后,关于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和也变得平实和可落地了许多。

自2019年投入材料、能源、传感器等行业的应用生产以来,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经历了从伴生到作为功能主体的“共生”阶段。当下,在迅速发展的科技竞争中,世界各国都在深度投入石墨烯的研究与商业化,而中国身为石墨储量全球第二(占比20%)、产量全球第一(67%)的主要产地,石墨烯技术的发展也是其工业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相关资料图)

“目前,石墨烯技术发展复杂性高、难度大,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和技术壁垒也非常高。”

「高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高超教授告诉36氪,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石墨烯产业都存在高端产品少、应用开发难、甚至连高效的供应链平台都还没有建立起来的问题,也使得企业还没有真正低成本享受到这一领域技术进步的红利。

「高烯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杭州,拥有300多项专利,致力于围绕石墨烯技术进行科技成果的孵化、工程化及产业化,并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研发支持和技术解决方案。

2019年,「高烯科技」获全球首个单层氧化石墨烯及石墨烯复合功能纤维认证证书,并以唯一一家IGCC(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认证量产商的身份,构建了十吨级全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得到了全球超过500家企业客户的验证。在中国科学院等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市场黑科技Top50”榜单中,来自「高烯科技」的“单层氧化石墨烯厚度达到1.1nm”也赫然在列。

除了单层石墨烯原料之外,「高烯科技」还针对产业化进一步开发了石墨烯纤维、散热膜、发热膜等自研产品,以及石墨烯气凝胶、石墨烯电池、石墨系光电子芯片等面向未来固态材料、储能市场的战略技术。

其中,石墨烯碳基纤维作为一种导电导热性能上均优于传统碳纤维的新型品种,制备路径与传统碳纤维有所不同。目前,高导热高模量沥青碳基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仍然沿用石油化工制备路径,其代表企业为日本石墨纤维(NGF)、日本三菱化学(MPI)、美国氰特(Cytec)。「高烯科技」的技术手段则是将由石墨化学剥离而出的氧化石墨烯及液晶,由湿法纺丝进行高温处理,从而得到石墨烯纤维。新的材料和制备路径,既能够帮助中国市场解决工业垄断所带来的战略性材料“卡脖子”问题,也意味着新的换道超车机遇。

图源:「高烯科技」

目前,「高烯科技」正在立项并推动建立单层氧化石墨烯的国际标准。未来,其创新的高导热石墨烯碳基纤维有望逐步代替现有的沥青碳基纤维市场,通过塑化拉伸技术实现高强度高模量占领市场,进而实现碳纤维行业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值得一提的是,高端沥青碳基纤维售价为10-20万元/kg,相较美日的技术封锁和禁售趋势,国内目前基本处于技术空白的阶段,「高烯科技」的石墨烯碳纤维售价为2-5万元/kg,成本可控,且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团队方面,「高烯科技」依托于浙江大学石墨烯科学家团队,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高超,任浙江大学分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为中央军委科技委碳基材料专家组成员。2022年,高超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氧化石墨烯液晶及可控宏观组装材料”项目荣获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日前,「高烯科技」在第五届国际石墨烯日活动上发起成立了产业合作组织高烯联盟,并发布了免费开放专利的决策,与产业链共享原创石墨烯专利成果及原料。

“多方智慧和力量的融合,能够让石墨烯技术走出实验室,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高超直言,真正好的科技创新应该促进的是产业信任与公平,而非只有竞争。而新合作模式的建立,也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让中国市场能够步入未来石墨烯关键技术的征途。